伍志傑藝術館

胸中百萬詩書畫  手筆揮毫妙出神

書畫是一件樂事,也是一件苦事!

一個虔誠的藝術工作者,他絕不把捱窮捱夜作為苦事;也不把物質享受作為樂事,當他從筆墨上取得一點收獲時,他會忘掉一切辛勞而深心感到快慰。 

其實藝術家的苦事不在乎觀者從不同的觀點和僻好而對作者發出難以忍受的指摘,也不在乎市場上是否找到出路而擔憂;真正的苦事乃在發自作者的內心,那種企圖衝破清規戒律,那種企圖樹立獨創性的狂熱,在發展過程中由於不滿現有的作品,而窮思苦索新的形式與內容所產生的苦惱,這也是有理想的藝術家永遠繁衍昇華的苦惱。

中國書畫藝術最大特點是在於“源於自然而勝於自然”,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產物。作者既要接受“傳統”,還要“外師造化”,更要從詩詞文學、音樂舞蹈、攝影裝飾等範疇中,吸收營養,觸類旁通,引發靈感,突破舊框,創造自己的風格。

筆者認識伍志傑教授已有多年,其恩師胡根天校長早在一九二七年已相識和敬佩。而筆者賞識伍教授的才華氣魄則是近至九八年,本人應邀出席《澳門第一屆國際書畫藝術交流大展》時,除欣賞到伍教授那精通詩文書畫印的博學多才外,更欣賞到那次盛會竟邀請到世界四十三個國家及地區逾五百多人的大型聯展,這必須要具闊大胸襟,縝密計劃,更需要雄厚基金,細緻安排和耐心跟進。筆者數十年來辦慣了大小畫展,備嘗箇中滋味,故此從那次井井有條、賓主盡歡的場面,深佩伍教授的藝術學養和辦事才幹。

伍教授在藝術上也走著嶺南畫派“折衷中外,融匯古今”的道路,同時由於家學淵源,自幼深受傳統詩詞歌賦的薰陶,使他學養深厚,大大提高了書畫創作的內涵“書卷氣”,使其作品別饒神韻,耐人尋味,這不特是中國藝術在世界藝海中的優秀特點,也是伍志傑教授在這壯年時期便有與眾不同的特點。

當今電腦文化影響世界文明,港澳回歸後也出現翻天覆地的大變,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將走向何方?實難逆料,然而若干年後的後進青年藝術家,能有像伍君之博學多才者,必將如鳳毛麟角,稀世奇珍,筆者已逾八五高齡,無能為力也矣,而伍教授正當盛年,力挽狂瀾,有厚望焉!

香港美術研究會永遠會長趙世光教授

二零零零年七月於嶺風樓

詩為有聲畫  畫為無聲詩

中國文人畫屬於菁英藝術,必須對詩書畫三者精通。古時艷稱「鄭虔三絕」至今為人欽羨傳詠,永垂不朽。

詩賦是文字的精粹,將人的生活、思想、志趣、感情、性格、通過嚴格的格律、音節及多樣的形式,將心聲曲曲傳出。悅已感人,如果百家詠,足以永存天壤。

詩文雋美,可助畫作增益內涵。詩與畫有密切關係,彼此互補互動。繪畫可抒發詩情;而詩詞又可抒發畫意。兩者互為表裹,「詩為有聲畫,畫為無聲詩。」成為不可分離的有機結合體。

昔時文人雅壇詩畫,自古以來能畫者無不擅詩,又將美妙功深的書法,題於畫上,金玉珠磯,有資格稱為藝術瑰寶。宋蘇東坡言:「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

;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千古傳為佳話,畫家能以自作詩書題畫上,固是完美;亦有畫作賴著名詩人題跋,人以詩傳,留傳後世。詩與畫的結合,兩者是人類藝術心靈活動的表徵,這種交流與融合,在中國藝術史中佔有光輝的一頁。

伍志傑教授於書、畫、篆刻之外,對詩學研究有素。甚多作品,每多題自作詩於畫上,觀其畫,其詩,賞覽其書法,只覺得他才情橫溢,功力深湛。力作妙構幸能時有寓目,好詩好畫,讀之令人悠然意遠。

在他詩詞上的成就,還表現在他的尺素專集上,如:《江南百詠》詞選、《百花詩畫集》、《錦軒詩鈔》、《伍志傑詩書畫印集》中詩的部分……等等,都有絕妙佳作。

伍教授既有天賦又幾經磨礪,方有今天卓越的成就。「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從苦寒來。」正好說明他為學的過程,將之移贈與伍氏,是十分貼切的。

由於他對詩詞文學上的修養,使他的繪畫作品有著豐富的內涵。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縱觀當代畫人能有幾人?誠如吳志良博士所語:「真切的感情而成的詩篇,構織起一個獨特新穎又不背棄傳統的自我精神世界……能集其大成,古往今來不多……。」此言深合我心。

伍志傑教授推廣中華文化書畫詩詞藝術,立足澳門,開拓國際,發揚光大,功不可沒。頃將出版「詩書畫印集」,蒙越洋電屬撰書序文,心儀其人,不揣譾陋,謹誌數言,藉表欽敬。

溫哥華華人藝術家協會會長周士心教授

時千禧年夏於加拿大留餘廬

高山聽流水  伯樂遇良駒

西方造型藝術除了古典主義重視綜合統一共性特徵,其後主要講究繽紛的姿態,而中國造型藝術講究包括主體在內的多種因素的綜合效果,群體各組成部份的相互緊密結合,這種特徵在繪畫中表現甚明顯。中國繪畫講究詩、書、畫、印的四結合,這正是她在世界藝術中獨樹一幟的特徵。

近百年來中國美術家在創造符合時代審美情趣的中國畫時,都或多或少地從西方繪畫中引入有益的養份。同樣,也從傳統中承接菁華。在我所認識的畫家中,伍志傑教授顯然是在這種藝術氛圍中成長的,其藝術創作天平明顯地向中國傳統傾斜,所以,他有高深的、令人羨慕的藝術感受能力,且成績蜚然。

廣東伍氏為清季望族,書香世家,伍志傑教授在幼年已能書善畫,族中長輩深愛其灼灼才華,所藏之金石、書畫、篆刻便是他當年的玩偶,及長問學於留學東瀛歸國創校的胡根天教授,伯樂良駒,相看兩不厭。看伍教授年少時與二十世紀中廣東畫壇中一流畫家的合作畫,其天份、才情之高,實在使人驚訝,正是英雄出少年。

 現代人很重視學習、自修,伍教授也一樣。在人材成長過程中,細時了了、大時渺渺的例子是常見的,伍教授郤是例外。年近中年的他仍長期奔馳於省港澳 ,不倦地向大師們問藝。此外,他更把他的藝術足跡,遠踏東南亞、美洲,學習對象擴闊至大韓文化、大和文化以至瑪雅文化,其中國畫也因此富有與當前港澳中國畫家的作品不一樣的情致。他在強調以線構型的同時,注入西方現代構成的元素,加上其因真切的感悟而成的詩篇,甚富漢代氣息的篆刻以及如行雲流水一般的書風,構織起一個獨特、新穎而又不背棄傳統的自我精神世界。

 能詩、能書、善刻、善畫,是傳統中國文人所兼備的能力,能集其大成者,古往今來不多。伍志傑教授正是在這條藝術道路中奮力向前的一員。他對藝術專注與奉獻,令人欣佩。在其著作出版之際,謹祝伍志傑教授藝術長青。

澳門教科文中心主任吳志良博士

二零零零年七月於澳門

墨分五彩蓮珠動 臥處清風扑臉來

  詩書畫為我國文化至上結晶品,詩書畫實居文化最高之尖峰!而國畫與西畫相比,雖西畫在拍賣場中,名作者常見拍賣至數十萬美元,然其作品,則遠不及國畫之生動、以簡單飄逸、富情景、畫中有詩、詩中有畫,每一作品無不令人心曠神怡!若衹用水墨作畫,亦能表現出佳作,而覺有五色之感也。

余旅居澳門時,伍志傑教授展示其代表作首創《水墨荷花水珠圖》以共賞。而其只用水與墨,便能捕捉荷葉在風中搖曳之優美姿態,水珠明媚在葉上盪漾。究其畫法取材獨特,構圖絢美,流露淳厚蘊馨,豐瞻妍麗,真令人身心暢快,回味無窮,可見其造詣不凡,小小水墨便能突出國畫之特色也。而觀其他作品,多是傳統性巨型製作,水墨淋漓、用筆蒼勁、膽色豪放,盡展胸中舒懷。余並未以高冠相加,看其題畫詩書,便可見余說非虛,基礎之深也。

伍教授蘊藉風雅、和靄可親、性情純厚、自幼即喜臨池,並師承胡根天大師為入室弟子。能畫者,未必能詩能書,而其集詩書畫篆刻印章於一身,識之者,無不稱其為四絕大師也。其習藝多年,已臻化境,融匯古今、師古不泥、用筆蒼勁、構圖清新雋永,自成一格。並曾任某學會主席、院長教授、評審委員等等職務,不下數以十計,飲譽東南,亦經前人詳盡作介,余不必再行累贅覆述。今其彙集詩書畫印章,新舊佳作,挑選付梓,俾愛好者;得以臥遊,實不可多得者也,余樂為之序。

香港中國美術會榮譽會長何敏公識

二零零零年夏月於美國候斯頓市眠琴詞館

藝 苑 奇 才

一九九二年

志傑仁兄年少英偉

既工書畫復精篆刻

刀法縱橫卓絕古今

邇以精作編為印譜

料將為藝壇放一異彩

壬申仲春八五叟黃蘊玉於香江

回到主頁

活動圖片 專集出版 剪報 影片 聯絡 詩詞 書法 國畫 篆刻 畫評